庖丁巧解牛
知识·巧学·升华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概况
1640年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到了18世纪60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在纺织业中,机器大生产开始代替了工场手工业。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英国在世界各地掠夺殖民地,开辟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亚洲,18世纪中期,英国控制了印度;19世纪初,占领新加坡和缅甸的一部分;1838年侵入阿富汗,又强迫伊朗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还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
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首先是棉纺织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需要寻找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正是英国理想的侵略对象。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织品和印度棉花,而从中国输入茶、丝等物。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加上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和防范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商人未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现贸易逆差。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商人发现了鸦片贸易可以获得比成本高得多的利润,于是,英国商人非法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由于鸦片输入的激增,中英间的贸易逐渐发生了变化,英国由贸易逆差(即入超)变为贸易顺差(即出超)。
  要点提示  19世纪中期的中英贸易关系的演变:中国出超→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出超
3.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鸦片走私给英国等列强获得了血腥的暴利。在鸦片战争前的40年间,英国累计向中国走私鸦片不下四十多万箱,掠走了约三四亿两银元。走私鸦片是一种侵略行为,给英国带来了暴利,却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鸦片的大量走私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具体表现如下:
(1)损害身心健康
鸦片是一种慢性的杀人毒药,对吸食者的身体和精神都有严重的损害。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人们的精神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2)白银大量外流
1821~1840年间,中国白银外流至少在一亿元以上,相当于当时银货流通总额的五分之一。白银外流的结果,造成了银贵钱贱的现象,对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造成了破坏,加深了清廷的统治危机。
(3)吏治腐败,军队丧失战斗力
文武官吏和宫廷内部的许多人吸食鸦片,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他们接受贿赂和包庇鸦片走私,于是吏治更加腐败。他们利用加重税收等种种办法,把购买鸦片的种种花费转移到人民身上,从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再次,军队将领和士兵吸食鸦片者大有人在,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4.林则徐虎门销烟
(1)虎门销烟
鸦片的危害也引起了道光帝的不安,万般无奈下任命了主张严禁鸦片的林则徐前往广州查禁。林则徐到广州后,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多次视察虎门形势,一起采取措施加强防御力量。林则徐发动军民严缉鸦片走私贩运,责令外商交出鸦片,并保证今后“永不夹带”。外商迫于压力,交出鸦片一百一十多万公斤。183963日,林则徐将这些鸦

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联想发散 虎门销烟的具体方法:在虎门海滩高地挖掘两个纵横各15丈的大池,池底平铺石板,由沟道放水入池,然后撒入盐卤,投入切开的烟土浸泡半日,再投入生石灰,池内立即沸腾、翻滚,烟土变成滓沫,不能再收合成膏。待海水退潮,启放涵洞,使销毁的鸦片随潮入海。
(2)虎门销烟的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林则徐在禁烟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深化升华 林则徐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所领导的禁烟运动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虎门销烟的时间是183963日,将这一天定为“国际禁烟日”,表现了对林则徐这一行为的充分肯定,也说明了国际上打击贩毒、吸毒行为的决心。
二、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的爆发——18406月
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战争来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1840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决心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由于这场战争是因鸦片走私引起的,所以马克思说:“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就被称为鸦片战争。
  要点提示 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英国早已看中了中国潜在而巨大的市场价值,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没有禁烟运动他们也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所以,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其直接原因是中国的禁烟运动。
2.鸦片战争的经过
(1)第一阶段
英舰从珠江口北上,攻陷定海,进逼天津,清廷畏惧,先将林则徐革职,改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18401129日,琦善到达广州,他下令拆除林则徐当时设置的一切防御设施,裁减水师,解散招募的兵勇。124日,他与义律开始谈判。义律提出割让岛屿、赔偿烟价等要求。琦善答应赔款,拒绝割地。
  深化升华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和掠夺廉价的原料;而中国的愚昧自大,固步自封,不了解外部世界,落伍于世界潮流,必将是殖民者侵略的对象。
(2)第二阶段
184116日,英军突然攻占大角、沙角炮台。125日,琦善照会义律,擅自允许英国“只择一处地方寄寓泊船”。126日,英国不等清政府的同意,竟武装占领了香港岛。英国关于割地赔款的要求,使道光帝感到有伤“天朝”尊严,决定对英作战,并下令逮捕琦善。127日,道光下诏对英宣战,派宗室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英军于225日突然包围虎门炮台,次日发动总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与敌人血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3)第三阶段
 英军攻占广州后,一路北上,先后侵犯厦门、定海、镇海、宁波等地,攻陷吴淞炮台,进犯镇江。18428月,英军兵临南京城下,清政府被迫求和,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方法点拨 为了掌握鸦片战争的经过,可充分利用鸦片战争的形势图,以图说史,并用彩笔画出英军进军路线和到达的地点。
3.战争结果
 战争以中国战败求和签订屈辱的中英《南京条约》而告结束。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
  方法点拨 任何历史事件,一般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五个要素;或由原因、经过、结果三部分组成,或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组成。这就是历史知识的五要素、三部曲、多方面的基本规律。学习历史用“五、三、多”去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和分析理解其内容,以便加强记忆。
4.中英《南京条约》——18428月
(1)内容
五口通商。即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赔款2100万元。其中包括赔偿英国军费、鸦片费以及偿还广州行商所“欠”英国商人的款项,共2100万元。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香港岛成为以后英国侵略中国的基地。
协定关税。条约规定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使得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误区警示 《南京条约》中的赔款是以元(西班牙银元)计算的,这也是唯一的一个以元计算的赔款,以后的均以两计算。
  记忆要诀 为了便于记忆,可以把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概括为四个字:割(香港岛)、赔(2100万元)、开(五处通商口岸)、商(协商解决税款)。其中,开放宁波等五个通商口岸并割地香港岛,还可以化简后串联记作:“宁(宁波)上(上海)广州,不(福州)下(厦门)香港。”
(2)《南京条约》附件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在虎门订立了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和《虎门条约》。16款,附有《小船定例》3款。主要内容为:
①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英国取得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英国可以在五口租地建屋。这项规定成为日后“租界”制度的开始。
5.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领土完整,经济上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独立自主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社会原有的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更加尖锐,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并且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
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受鸦片战争战败求和的刺激,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作了思想准备。
  深化升华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鸦片战争的失败告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和个人都要学会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否则将导致落后,直至被淘汰出局。
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 鸦片战争中,为什么英国只出动一支拥有几十艘舰船、几百门大炮、一万多士兵的侵略军就能轻而易举地打败庞大的清王朝呢?
思路:结合中英经济之间的差距,分析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并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探究: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一直处于萌芽状态。相反,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发展。特别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成为号称“世界工厂”的资本主义第一强国。这样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就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就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
典题·热题·新题
1(2006内蒙古扎兰屯模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打开中国市场        B.掠夺中国大量白银
C.扭转对华贸易逆差D.争夺对华贸易控制权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鸦片战争以前的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畅销英国市场,英国先进的工业品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在中国市场销路不畅,因而对英国来讲,贸易呈逆差,即处于入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便向中国走私鸦片,牟取暴利。
答案:C
2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何失败?说明了什么?
解析: 解答本题应联系实际谈学习体会,比如中西的巨大落差、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先进与落后、传统文化与新思潮、侵略与反侵略的冲突,逐步树立起对民族、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
参考答案: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整个战争中,清政府战和不定,使中国失去了战机。在战争前期林则徐等奋勇抗击,但清政府不能抓住战机,一味求和,中途易将,在英国反扑之下,一溃千里,最终战败求和。鸦片战争的失败,也有其客观原因,即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国力强盛,处于封建末期的清王朝无法与之相匹敌,但这并非决定因素,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清政府自身的腐朽导致最终失败。
  深化升华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被动挨打的根源就在于当时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