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点拨 为了掌握鸦片战争的经过,可充分利用鸦片战争的形势图,以图说史,并用彩笔画出英军进军路线和到达的地点。
3.战争结果
战争以中国战败求和签订屈辱的中英《南京条约》而告结束。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
方法点拨 任何历史事件,一般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五个要素;或由原因、经过、结果三部分组成,或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组成。这就是历史知识的五要素、三部曲、多方面的基本规律。学习历史用“五、三、多”去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和分析理解其内容,以便加强记忆。
4.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
(1)内容
①五口通商。即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赔款2100万元。其中包括赔偿英国军费、鸦片费以及偿还广州行商所“欠”英国商人的款项,共2100万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香港岛成为以后英国侵略中国的基地。
④协定关税。条约规定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使得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误区警示 《南京条约》中的赔款是以元(西班牙银元)计算的,这也是唯一的一个以元计算的赔款,以后的均以两计算。
记忆要诀 为了便于记忆,可以把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概括为四个字:割(香港岛)、赔(2100万元)、开(五处通商口岸)、商(协商解决税款)。其中,开放宁波等五个通商口岸并割地香港岛,还可以化简后串联记作:“宁(宁波)上(上海)广州,不(福州)下(厦门)香港。”
(2)《南京条约》附件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在虎门订立了《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和《虎门条约》。共16款,附有《小船定例》3款。主要内容为:
①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②英国取得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③英国可以在五口租地建屋。这项规定成为日后“租界”制度的开始。
5.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领土完整,经济上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独立自主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社会原有的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更加尖锐,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并且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
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受鸦片战争战败求和的刺激,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