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问题导学
一、碱金属元素

活动与探究1
1.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异同点。
2.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并与金属钠与空气的反应做对比。
3.在培养皿中加入少量的水,取绿豆粒大的钾擦干煤油后投入水中观察现象,并与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做比较。
4.从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中,你发现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为什么要将锂、钠、钾等元素编在同一主族呢?
1.碱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A族,包括:LiNaKRbCs等元素。
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1)相似性: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比较容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2)相异性: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分别是23456,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单质的化学性质
(1)相似性:与钠相似,都是活泼金属,都能与非金属(O2Cl2)、水和稀酸(非氧化性酸)等反应。
(2)差异性和递变性:从LiCs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与水或氧气反应时越来越剧烈。例如:钾与水反应剧烈,放出的热量可以使生成的氢气燃烧,并发生轻微的爆炸;铷、铯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与O2反应的产物:Li只生成Li2ONa在常温下生成Na2O,燃烧生成Na2O2

迁移应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碱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化学性质均活泼
B.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增多,金属性依次增强
C.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的密度均小于1 g·cm3
D.碱金属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逐渐降低
二、卤族元素

活动与探究2
1.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如下所示,分析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异同点。
2.阅读课本第8页的资料卡片,总结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何递变规律?
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化合有什么规律?
4.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的颜色变化。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5.将少量的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的四氯化碳,振荡。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1.卤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A族,包括FClBrI等元素。
2.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1)相似性:该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得1个电子,表现出很强的非金属性。(2)差异性和递变性:从上到下,电子层数由2依次递增到6,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X2表示)与氢气的反应:H2X2===2HX
卤素单质与氢气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卤化氢,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减弱。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Cl2可以将Br2I2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l22NaBr===2NaClBr2
Cl22KI===2KClI2
Br2可以把I2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Br22KI===2KBrI2
综上可得氧化性Cl2Br2I2

迁移应用
F2Cl2Br2I2的顺序,下列变化规律中不正确的是(  )
①单质颜色逐渐加深 ②密度逐渐增大 ③熔点与沸点逐渐升高 X2的氧化性增强 HX稳定性减弱 ⑥X还原性减弱 ⑦与H2反应逐渐困难 ⑧与水反应逐渐困难
A.①③      B.②⑤
C.④⑥      D.⑦⑧
答案:
【问题导学】
活动与探究1答案:1.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是只有1个电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也是依次增大。
2.钾在空气中迅速燃烧,比金属钠与空气的反应更为剧烈。
3.钾与水迅速反应,并有轻微的爆炸声,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为红色。比钠与水的反应更为剧烈。
4.锂、钠、钾等元素在原子结构上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因此在元素周期表中将它们与最外层同样是1个电子的氢元素放在同一族中,称为第A族。
迁移应用:C 解析:碱金属元素单质中,RbCs的密度均大于1 g·cm3,所以C误。
活动与探究2答案:1.卤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电子层数依次增加。
2.卤素单质从上到下由气态到液态再到固态,颜色逐渐加深,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
3.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情况分别是:F2与氢气冷暗处爆炸;Cl2与氢气在光照或点燃的条件下化合;Br2与氢气加热到一定温度下才能反应;I2与氢气不断加热下才能缓慢反应。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减弱。说明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4.两支试管中的液体都分上下两层,盛有NaBr溶液的试管下层呈橙红色,上层接近无色,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下层呈紫红色,上层接近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BrCl2===2NaClBr2
2KICl2===2KClI2
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Br2I2强。
5.试管中的液体分成上下两层,下层呈紫红色,上层接近无色。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
迁移应用:C 解析:卤素单质性质变化是有规律的,从F2I2,单质的物理性质变

化规律如下:颜色逐渐加深,状态由气态到液态再到固态,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由于从FI,其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且由于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其化学性质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似性表现在卤素单质均有很强或较强的非金属性,以氧化性为主要性质,可以与金属、某些非金属(H2)、水和碱溶液反应。其气态氢化物均易溶于水形成氢卤酸。HX空气中均可形成白雾。卤素X最外层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只有还原性而无氧化性。
其递变规律表示如下:
单质的氧化性
减弱
卤素离子(X)还原性增强
H2反应渐难
气态氢化物(HX)稳定性减弱
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增强
氢卤酸的酸性增强
由以上性质变化情况可知④⑥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