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的使用。D项中“再”应改为“又”。表示已经重复的动作用“又”,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用“再”,如:这部书前几天我又读了一遍,以后有时间我还要再读一遍。
答案:D
2.下面语句中画横线的部分应填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临日,贾母带着贾蓉媳妇乘着一乘驮轿,王夫人在后,亦坐一乘驮轿;贾珍骑马,率领众家丁围护;_____________,并放些随换的衣包等件。
A.婆子丫鬟等坐几辆大车
B.又有几辆大车,婆子丫鬟等坐
C.又有几辆大车,与婆子丫鬟等坐
D.几辆大车,婆子与丫鬟等坐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从后句“并放些随换的衣包等件”来看,填入句应是“大车”作主语,故排除A项;从上句来看,突出顺序,故填入句应有“又”字,再从等级森严角度看,且和后句的“并”字,可知应是C项,“与”是“给”的意思。
答案:C
3.林黛玉是怀着什么样的心理进入贾府的?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解析:对林黛玉的心理描写在节选的课文部分较多,也是理解林黛玉性格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根据题干可知,应属心理描写;从位置区间上看,应在进贾府之前。
参考答案: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4.“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中的“风骚”是指_____________;“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则是指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要求一定要结合语境,不可被习惯思维左右。
参考答案:姿容俏丽 文学才华
5.《西江月》中对贾宝玉有这样的评价,“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用俗语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 (不超过4字),用成语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表达的能力,先要理解原句的含意,再进行词句的转换,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内”“草”。
参考答案:绣花枕头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6.文中集中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外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人的形象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的能力,注意要抓住作者描写中有共性的地方,如“目若秋波”“嗔视而有情”“转盼多情”“蹙”“一身之病”“弱柳”等。
参考答案:贾宝玉:潇洒英俊、善良多情。林黛玉:聪慧灵秀而又体弱多病。
7.贾宝玉出场前,作者进行了多处渲染铺垫。作者为什么安排贾宝玉最后出场呢?
解析:人物的出场先后既跟情节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也与人物在作品中的地位相关。回答此题要从情节和地位两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一方面他是贾母的心肝宝贝,是整个《红楼梦》故事的中心人物,要显示他尤其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与黛玉曾有过木石前盟,要照应前文的情节。因此他的出场要专门设置一种环境,以显示其重要性。
8.下列各项与脂砚斋批语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②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③黛玉也哭个不住。④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