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和工笔完美的结合
——谈《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形象的塑造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写的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事。作者以极简练的笔墨,从不同的角度向读者介绍了贾府中一批重要人物,从而为洋洋洒洒的不巧巨著揭开了序幕。
《林黛玉进贾府》中主要人物当然是林黛玉。在第二回里,我们约略地知道她是扬州盐政大人林如海之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因她“生得聪明俊秀”,她父亲专门聘请了一位进士当她的家庭教师。不料她的母亲贾氏夫人“一病而亡”,在此期间,黛玉又“侍奉汤药,守丧尽礼,素本怯弱,因此旧病复发,有好些时不曾上学”。一日,在荒村野店中,冷子兴与贾雨村巧遇,闲谈中提到林如海的夫人贾敏时,作者借贾雨村之口进一步介绍林黛玉,“是极!我这女学生名叫黛玉”,“言谈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度其母不凡,故生此女”,从而把林黛玉从普通女子中突出出来。而在第三回里,作者以其如椽之笔,透过不同人物的眼光,从侧笔、正笔成功地刻画了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在读者心目中,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血肉丰满、个性鲜明地出现在舞台的中心。
现在,我们来看看曹雪芹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刚刚进入贾府的林黛玉的。
依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有这么三层:
第一层 众人看黛玉
黛玉进府,刚刚拜见了外祖母、大舅母、二舅母、珠大嫂子,会见了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稍叙寒暄之后,众人的眼光移向了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这是林黛玉外部形象的初步勾勒,如同画家在纸上寥寥几笔便传神地勾出了人物的轮廓。着重点明年幼的林黛玉的“举止言谈”、“身体外貌”的特征。“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这实际上是林黛玉的写照。
第二层 凤姐看黛玉
黛玉初到贾府,被外祖母、大舅母、二舅母以及丫环、婆子等迎接入内时,主持荣国府家政的琏二奶奶王熙凤并未在场。“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一语先声夺人。她的到来,掀起了黛玉进府的第一个高潮。在贾母的介绍、凤姐与黛玉厮见以后,曹雪芹极为传神地写道:“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王熙凤的这一番话,把林黛玉的模样、气派从侧面十分成功地烘托出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姐之口,不同凡响。这不是一般的浮词套话,而有深意在焉。它告诉我们:黛玉的秀貌标致,举世无双,连见多识广,经历过大世面的王熙凤也感到出于意料之外。脂砚斋批语说:“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在凤姐的眼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