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的四至点,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3.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所在城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明确我国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认识我国的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理解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2.读图,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和大致轮廓。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和认识我国的疆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3.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二)教学难点
1.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大致轮廓及行政中心,以及在地图上的分布位置。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探究式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对比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1课时
导入新课
人们常把祖国比做母亲,以表达是祖国的崇敬之情。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母亲!多媒体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令每一个中国人激情澎湃,其中歌词有“……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我爱你淙淙的小河……”,祖国的富饶和美丽好像历历在目,而这些都与我国的疆域有关。
讲授新课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多媒体出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学生读图,开展活动。
学生活动:找一找,动手画一画。第一步在图中或地球仪上大致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两条经线,用红色记号笔描出;第二步找到赤道,用蓝色记号笔描出;第三步找到中国,并用黑色记号描画出轮廓。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后,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说说我国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回答: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2.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回答: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
3.指出高、中、低纬度划分的界限,并说出我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学生: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0°~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
4.指出五带划分界线,我国位于哪些温度带内?
学生:五带的划分界线是,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之间为温带,包括北温带和南温带;南北极圈与南北极点之间为寒带,包括北寒带和南寒带。根据这样的划分,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缺失寒带地区。
教师总结: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的北温带,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地区。
多媒体继续展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我国位于哪个大洲?濒临哪个大洋?怎么描述中国的海陆位置呢?
学生: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西部地区深入到亚欧大陆腹地,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海域广阔,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
过渡:我国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下面我们通过与几个国家的比较来认识。
活动:多媒体展示“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完成教材中的活动,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小组一:观察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的纬度位置,并且和中国的位置相比较。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如下:俄罗斯、加拿大的纬度高,终年寒冷;巴西所处的纬度低,终年炎热,不利于温带作物生长。我国主要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而且南北跨纬度广,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小组二:观察蒙古和日本的海陆位置,并且和中国的地理位置相比较。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如下:蒙古是东亚的一个内陆国,不利于发展海洋事业;日本是一个岛国,不利于从陆地与其他国家交往。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既能够发展海洋事业,也可以通过陆地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与交往。
教师总结:
1.我国与俄罗斯、巴西相比,纬度位置优越,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 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我国与日本、蒙古相比,我国海陆位置优越,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我国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内陆,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方便,便于与周围邻国发展边境贸易。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通过读图,知道了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通过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的比较分析,明白了我国地理位置有巨大的优越性,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为祖国自豪。
板书设计
1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思考题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与中国相比,美国同为北半球、大部分领土位于北温带的大国,试比较中国与美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练习题。
2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我国的地理位置,认识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其实,我国不仅位置优越,而且国土辽阔,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国土到底有多么辽阔。
讲授新课
一、海陆兼备的大国
活动1:世界陆地领土大国
多媒体展示表格,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1: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陆地领土面积比较表
国家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印度
面积(万k㎡)
1707
997
960
937
854
768
297
居世界位次
1
2
3
4
5
6
7
世界陆地总面积
                     14900k
占世界陆地
11.5
6.7
6.4
6.3
5.7
5.2
2

总面积比重%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通过与世界其他大国的对比,了解中国陆地领土面积的大小。
教师小结:我国疆域辽阔,面积很大,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与世界第六大洲——欧洲的面积差不多,是世界上陆地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引申性问题:计算一下中国陆地领土面积是下列国家的多少倍。
日本:37.8万平方千米;英国:24万平方千米;法国:55万平方千米;韩国:9.9平方千米。
学生计算,并说出计算结果,略。
教师补充:日本、英国、法国、韩国这四个国家都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前三个国家还属于发达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领土大国、资源大国、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
承转:祖国疆域的如此辽阔,她的领土四至点分别在哪里呢?
活动2:中国领土四至点
多媒体继续展示“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引导学生读图并利用手中的地图册,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指出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的具体位置。
(2)量算中国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及距离。
(3)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区时差和距离。
教师补充知识: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约为110千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量算,小组之间交流量算结果。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我国领土的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纬度约为4°N;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纬度约为53°N;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经度约为135°E;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上,经度约为73°E
(2)南北两端的纬度差约为50°,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种温度带,相距约5500千米。
(3)东西两端的经度差约为62°,跨时区从东五区到东九区,区时差有5个小时,相距约5200千米。
活动3:气候差异与时间差异
多媒体展示“中国领土南北部的气候差异图”和“中国领土东西端的时间差异”学生读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问题1:当帕米尔高原满天星斗,还是漫漫长夜时,乌苏里江畔是什么景象?
学生回答:洒满金色阳光。
教师补充:我国东西两端在时间上相差5个小时左右。
问题2:当海南省进入春耕季节时,黑龙江是什么景象?
学生回答:一片冰天雪地。
问题3:为什么我国南北季节,东西晨昏的差异如此之大呢?
学生回答:都是我国领土辽阔的结果。
活动4:世界海洋大国
教师补充说明:海洋的一些相关概念,如洋、海、边缘海、内海、陆间海、半岛、岛屿、领海。
多媒体出示“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观察我国辽阔的陆地国土之外的海域,找出我国国界线以内的海域。
问题设置:
(1)自北向南找出我国的四大边缘海。
(2)自北向南找出我国的主要半岛和岛屿。
学生读图后回答:
(1)我国四大边缘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2)我国主要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等,还有舟山群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众多群岛。
教师补充: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两大内海,我国拥有完全的主权。
教师总结:我国还有广袤的海洋国土,是世界上的海洋大国之一。我国领海及内水的面积约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
多媒体展示: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比较中国海岸线在世界的位次。
国别
长度(km
居世界位次
俄罗斯
40000
1
美国
22680
2
澳大利亚
20125
3
加拿大
20000
4
中国
18000
5
巴西
7400
6
印度
6083
7

教师讲述:我国的大陆海岸线曲折而漫长,总长度18000多千米。沿海分布着数以千计的岛屿,其中,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就有6500多个,它们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装扮着祖国母亲的容颜,又像警惕的哨兵守卫着祖国的海防。
拓展性问题:广袤的海洋国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条件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1:海洋中的鱼、虾、贝、藻等生物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增)养殖业。有的海域是渔业资源丰富的海洋渔场。
学生2:开发海底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学生3:开发利用各种海洋能。
学生4:发展海洋运输,发展对外经济联系。
学生5:利用海洋空间,发展海洋旅游业。
……
教师适当引导、评价,并总结: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广袤的海洋国土为我国发展海上交通,发展国际贸易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同时海洋也是我国的资源宝库,有丰富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
承转:我国有2万千米的陆上疆界,还有1.8万千米的海岸线,二者之和接近地球上最长的纬线赤道——4万千米。这也使我国有着众多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邻国。
活动5:众多的邻国
多媒体展示“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学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逆时针方向指出我国陆上邻国。
2)自北向南指出我国海上邻国。
学生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在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
教师总结:
(1)我国共有14个陆上邻国,可将其国名编成顺口溜,便于学生记忆。
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有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面还有缅、老、南。
也可以编成故事:朝阳升起(朝鲜意为光鲜之国),一位俄罗斯小伙还在蒙古包中酣睡,被西北方向传来的美妙歌声唤醒,原来是哈、吉、塔三位姑娘载歌载舞欢庆丰收,他擦擦阿富汗,整理好巴基斯坦,继续沿着中国国境线游览了文明古国印度、山国尼泊尔、
不丹。离家已久,怎能不缅怀惦念(缅甸)老家(老挝)的人们,相信他们靠着勤劳和智慧,日子一定不会越过越难(越南)。
(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海上邻国有6个:可取其国名中的一两个字分三节组合:韩日、飞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来(印度尼西亚、文莱)。
活动6:疆域辽阔的优势
教师提问: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1)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3)领土面积大,资源丰富。
(4)疆界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5)和平时期可以取长补短,实现有效的内部调剂。战时可以利用庞大的战略空间与敌周旋,增强国家的生存能力。
6)面积大,地域差异大,形成不同的景观和民族文化。
教师提示:还可以从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回答。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的国土,深刻领会了我国是疆域辽阔,海陆兼备的泱泱大国。疆域辽阔使我国具备了更多更大的优势。
板书设计
思考题
分析归纳国土面积辽阔对国家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试举例说明。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练习题。
3课时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认识了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疆域非常辽阔,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为广阔的国家之一。
无论是从国家层面上讲,为了便于国家对全国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还是从个人层面上讲,个人的旅游出行,不同地域之间人们的交流,都有必要对整个国家进行行政区的划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讲授新课
一、行政区划
活动1:什么是行政区划
 过渡:什么是行政区划呢?举个例子,我们要向朋友介绍一位同学,你会告诉他这位同学在XX学校,在X年级X班,甚至还可能会说出这位同学在教室中的座次,如第XX列,这样描述之后,这位同学在学校里的位置就非常确定了。一个主权国家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整个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划。
提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户籍,你能完整地说出自己的户籍吗?在生活中,我们有时要写信给自己远方的朋友,或者网购商品,你能说出地址是怎么写的吗?
学生主动发言34个省级行政区
活动2:三级行政区划体系
问题1:我国现行的是几级行政区划呢?
学生回答:我国目前基本实行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具体包括如下: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市、自治县)              
 (镇、民族乡)        
问题2:我国的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在实际操作中有调整和变动吗?
学生:在现阶段,还有地级市和自治州这两种一级行政区。其中,地级市是介于省级和县级行政区之间的一级行政区;而自治州是介于省级和县级行政区之间的一级民族自治地方。
教师补充: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以,我国的行政区划体系中,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都是民族自治地区。
2.除此之外,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
承转过渡:行政区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图的基础。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划,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位置。
活动334个省级行政区
多媒体展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并开展相关活动。
问题:请同学们找一找,我国目前共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多少个省、多少个自治区、多少个直辖市、多少个特别行政区?
学生回答:我国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多媒体出示“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学生对照学习和掌握。
同学们在读图表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注意各个省的名称、简称、大致轮廓和位置,我们有什么巧妙的办法来帮助记忆呢?
活动3:省级行政区的记忆法
多媒体展示“我国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或依据,在理解的基础强化记忆。
思考:各省的简称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1.取省区全称中一个字或几个字
 2.以境内著名的山、河得名
3.由古地名、历史上的国名或地名演化而来
4.有些有2个简称。
教师提示:认识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如可按照地理方位或沿海岸线、陆上国界线、河流干流,以及“找邻居”的方法来依次识记。例如,临海的省级行政区自北向南有: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港、澳、桂、台、琼共14个;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区有:辽、吉、黑、内蒙古、甘、新、藏、云、桂共9个;沿长江坏的省级行政区有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共11个;“找邻居”的方法例如,与安徽相邻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有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山东共6个。
学生活动:将全班同学分为4个学习小组,分别讨论还有哪些记忆和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位置的好方法。
第一组:歌诀(顺口溜)记忆法
第二组:方位记忆法
按照34个省级行政区所在的方位,进行划区记忆。一般把我国划分为七个大区,每个大区内的省级行政区分布情况如下:
东北三省黑吉辽(黑龙江、吉林、辽宁)
北部边疆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
西北五省:陕甘宁青新(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黄河中下游六省: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北京天津。
长江中下游七省: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上海市。
南部沿海七省:福建台湾、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省。
西南五省:川渝云贵藏(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
第三组:联想记忆法
仔细观察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大致轮廓,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你会发现各省区的轮廓与生活中的某些实物很相似。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像一只牛头;云南像孔雀开屏;黑
龙江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天鹅;广东省像大象的头和鼻子;山东省像一头骆驼的头和身;陕西省像一个屈腿而跪的兵马俑;湖北省像一只警帽;河南省像一张羊皮或像一张拉开带箭的弓;青海省像一只兔子;西藏像一只棉拖鞋,等等。
还有,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组合在一起像屈腿而跪,手捧十字架的兵马俑;江西省、广东省和海南省组合在一起像一位戴宝石项链的女士;湖北省、湖南省和广东省组合在一起像一名警察,如下图所示。
第四组:猜谜语方法,猜省级行政区或省会名称。
银河渡口(打一省市名)——天津市;十五的月亮(打一省会名)——太原市;大力士(打一省会名)——武汉市;千里戈壁(打一省会名)——长沙市;四季花开(打一省会名)——长春市;双喜临门(打一省市名)——重庆市。
竞赛活动:比一比,看谁找的快。
1)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
2)自北向南,临海的省级行政区。
3)以广西为起点,沿顺时针方向有陆上疆界的省级行政区。
4)说出带有方向并成对出现的8个省级行政区。
教师归纳: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发现不少省区的名称具有对称性的特点。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了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重点学习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分布,并探讨了一些好的记忆方法。
板书设计
3课时 行政区划
思考题
1.沿黄河干流的省级行政区域有哪些?请你按上、中、下游的顺序说出。
2.与广东省相邻的省区有哪些?
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后的“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填充图,填入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完成配套练习题。
教学反思